
最近,中日两国在东海上空发生了一场紧张的空中对峙,中国的飞豹战机出动,主动亮出“刺刀”对日本展开拦截。事件的起因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YS-11EB电子侦察机悄悄进入东海,关闭了应答系统,企图规避监视。尽管解放军多次通过无线电警告要求其撤离,但日本侦察机不为所动,继续在敏感空域活动。于是,中国空军的飞豹战机决定出击,两次挂载实弹,在极近距离对其进行拦截。双方的距离最短时不到30米,空中对峙长达15分钟。与此同时,中国外长王毅在与日本外相岩屋毅的会谈中,直接向日方表明立场,强调中国的坚定立场和应对策略。
根据日本共同社的报道,飞豹战机采用了灵活的战术,接近YS-11EB电子侦察机的后方,紧跟其右下方,随后迅速超越并再度接近,多次重复这一动作。这一系列动作可以说是在围绕日本的侦察机进行精确拦截,意图极为明显。值得注意的是,飞豹战机本身是一款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机型,虽然性能相对较为陈旧,但却在这次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那么,为何选用这样一款战斗轰炸机执行这一重要任务呢?其背后有着多重深意。
首先,YS-11EB侦察机是一款上世纪60年代服役的老式螺旋桨飞机,飞行速度较慢,机动性较差。而飞豹战机虽然年久失修,但它具备较长的航程和优秀的低速性能,这使得飞豹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紧密监视YS-11EB,为中国空军提供了极大的战术优势。其次,飞豹战机作为非主力机型,承担这样一项任务,不仅可以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,还能有效展示中国的空中威慑力量,同时避免投入过多资源。而且,使用飞豹进行拦截,无疑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最大的战略效果。
展开剩余57%然而,事后日本却反向指责中国,称中国军机在东海异常接近自卫队飞机,试图将中国的正常巡航活动污名化。日本外务事务次官船越健裕甚至向中国驻日大使提出严正要求,要求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。日本这种“蹬鼻子上脸”的态度,无疑展示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一贯做法。此前,日本政府还通过内阁会议决议,允许自卫队在必要时击落侵犯日本领空的外国无人机,显然在不断挑衅中国的底线,甚至在中国的领空问题上放肆试探。
面对日方的挑衅,中方一直秉持着堂堂正正的原则,明确表达立场。例如,王毅外长在吉隆坡与岩屋毅的会谈中,提到“希望日方深刻汲取历史教训,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”,并指出“希望日方树立客观正确对华认知,秉持积极理性对华政策”。这些话不仅是在呼吁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,也是在提醒日本要认识到中国不会容忍任何侵犯领土主权的行为。飞豹战机在东海的拦截行动,正是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有力体现。
值得一提的是,岩屋毅在回应王毅的提议时,还在口头上表示愿意认真对待“历史问题”和“台湾问题”,并强调日本将在这些议题上坚持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。他还表示,日方将继续关注并处理历史遗留问题,言辞看似温和,但实际上,这样的表态未必能反映日方的实际态度。实际上,日方在这些问题上的行动并不符合其表面承诺。就拿今年来说,石破茂曾公开参拜靖国神社,这一行为无疑是在挑战中国的底线。同时,日本在台湾问题上也有不当行为,允许在日台湾人将户籍从“中国”改为“台湾”。这些动作暴露了日本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双重标准。
目前,日本最大的困境是经济疲软且军事实力较弱,同时依附于美国,无法独立采取有力的反击。若日本不能正视历史事实,摆脱军国主义和历史修正主义的旧思想,那么其在东海、南海等区域的种种挑衅行为,将可能成为一根随时引爆的导火索。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,任何试图挑战中国的军事挑衅最终都会失败。
发布于:天津市源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